易倍EMC(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国内首条总投资近10亿!山西这个攻克全国新材料“卡脖子”难题的项目竣工-易倍体育官网登录入口
联系电话 0563-4750968
  • 栏目幻灯二
  • 栏目幻灯一
  • 最新公告:
    市场在变,易倍体育永远不变...
    热门分类: 第一系列 | 第二系列 | ......>>更多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0563-4750968
    地址:
    宁国市凤形路百信丽郡16幢1004、1005号
    手机:
    13856343690
    电话:
    0563-4750968
    传真:
    0563-4750325
    邮箱:
    111375693@qq.com
    新闻动态
    国内首条总投资近10亿!山西这个攻克全国新材料“卡脖子”难题的项目竣工添加时间:2025-08-12

      项目投建主体是山西华阳碳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阳碳材科技”),系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省属国企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阳集团”)旗下上市公司。

      早在2022年5月,华阳集团便与大同市政府、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在大同市签署碳基新材料项目合作协议。按照协议,三方的合作将以技术转移、平台建设、科技和人才交流为主要内容。三方将携手上下游战略合作伙伴,逐步构建高性能碳纤维、特种石墨材料、石墨烯三个完整产业链条,并依据资源禀赋优势优先原则,择机在比较优势充分的地区布置产品链与工艺链,打造国内领先、具备显著竞争优势的碳基新材料。

      该协议于2023年初有了进一步合作进展。2023年1月7日,华阳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华阳资本、太化集团、大同经建投、大同云峰资产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开展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合资公司注册资本9亿元,其中华阳股份出资3.6亿元,占比40%,建设“年产2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及配套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并实现满负荷投产。

      按照当初规划,各方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促进各方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共赢。项目从2023年10月启动立项,计划建设周期为18个月。在大同市政府与企业协同发力下,在2024年6月开工建设后,2025年6月土建施工已完成,创造了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建设的云冈速度。

      高性能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因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在国防、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节能汽车等领域有着大量需求,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近年来,华阳股份在主要从事煤炭生产、洗选加工、销售,电力生产、销售,热力生产、销售的同时,也在加速推进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钠离子电池制造,新能源技术推广服务等。该项目正是其加速新能源布局的重点布局之一。

      据悉,在该项目建设中还同步搭建了技术研发中心,未来将围绕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开展持续攻关。项目负责人表示,一期200吨/年产能达产后,将逐步推进千吨级规模化生产,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带动上下游复合材料产业链在大同集聚发展。

      华阳碳材董事长龚文照此前介绍,项目建成投产后,华阳碳材还将逐步开展超高强碳纤维、高强高模碳纤维、大丝束碳纤维等项目建设,并协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产业技术研究总院等,积极打造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创新平台,研发新一代高性能碳纤维技术、特种树脂及下游复合材料。

      近年来,大同市立足比较优势,前瞻布局、抢抓机遇,聚焦转型“四步走”战略目标,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同时,持续推动新材料、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易倍体育平台 易倍网址

      在新材料方面,紧盯高性能碳纤维、半导体新材料、石墨及活性炭新产品等项目产业,加速高性能碳纤维项目投产,深化技术研发,吸引上下游企业形成集群发展态势。在今年年初大同举行的“三个一批”活动中,除以上项目外,年产3000吨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也是重点产业领域的重点项目。

      深耕大数据产业,瞄准大模型智算中心、区块链等前沿方向,建设服务京津冀算力中心、存力中心、数据服务器智能制造基地、数字服务业聚集基地,不断推动大同由“输煤炭”“输电力”向“输数据”“输算力”“输服务”“输高端工业品”转变。抖音集团、京东集团均与大同合作项目。在年初的集中签约项目中便包括山西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三期、左云开发区科技产业园等项目。今年6月14日,晋北地区首个致力于数字经济与算力产业研究的智库——山西大同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正式成立,为大同市打造全国算力高地与数字化先锋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千吨级高性能碳纤维一期200吨/年示范项目的竣工,将再为大同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增加助力,也为全省持续增加在高端碳纤维领域的技术话语权,更对于攻克我国新材料领域“卡脖子”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有重大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