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3) 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①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c. 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3)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3)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化学变化中可分。
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a. 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
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H2(负极)与O2(正极)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②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3)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Fe2O3+3CO ═ 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2)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③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a. 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c. 常见的铁矿石: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
a.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